下半年将以补短板为重点,适度扩大有效投资。仍要防范好风险。以地铁为例,要严格落实资金保障。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没有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的项目,以及列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范围的城市,不批准或暂缓批准新开工项目。严格事中事后监管。下一步将铁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国家、省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城市的责任,提出了追责问责的相关措施。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铁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部分城市也存在地下铁路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中,财政资金投入不得低于40%。
另一方面,强化了城市政府对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支出责任,即要按照国家批复建设规划明确的资本金比例和来源等要求,按期推进在建项目,不能出现“半拉子”工程。这就需要城市政府统筹考虑财政预算,优化调整支出结构,落实项目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到位。
此前上述意见指出,修建地铁,地方城市每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这相比2003年的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标准大幅提高。
今年基础投资放慢的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降杠杆、以及PPP项目规范运作加强监管。民间投资总体上是稳定的,房地产投资也是相对稳定的,这个支撑了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比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2.4个百分点。“2015、2016年的时候(民间投资)低迷,(目前的情况)说明改善营商环境确实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总体看,投资是有点乏力,下半年要引起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