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各地区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布局上各有特色。总的来说,自动驾驶的发展和各地区的交通特点密切相关。受国内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影响,美国自动驾驶从一开始就聚焦于高速领域。早在1995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就试驾了“无人驾驶”小客车,完成从东海岸至西海岸“不用手驾驶横跨美国”的任务。至今美国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系统也还集中于这个领域,比如通用汽车的Super Cruise就是典型的高速公路应用。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公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欧洲有和美国类似的高速公路应用发展。1995年前后,德国就已开始研究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意大利也有所涉足。欧洲的特色在于,除了高速公路,它也做低速无人系统的应用。欧洲Cybercars项目已不仅停留于演示层面,而是有了很多成功的应用。虽然在自动驾驶的落地产业化方面,欧洲未必强于美国,但欧洲整个创新较为超前,创新精神仍居前列。
2017年9月,爱立信宣布与Zenuity在自动驾驶研发上完成“组队”,后者原本就是沃尔沃汽车与汽车电子系统厂商奥特立夫(Autoliv)成立的、专注自动驾驶软件研发的合资企业,四家瑞典厂商组成的自动驾驶联盟由此形成。今年行业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发布以“战略”和“执行”评分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排行榜,这个 “瑞典联盟”被归类在“挑战者”所处的第二象限。虽未能落入通用汽车、Waymo、宝马-英特尔-FCA等厂商或联盟所处的“领导者”第一象限,但它在“战略”方面与“领导者”并无差距,仅在“执行”上略有劣势。
目前,瑞典企业正在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产业化。沃尔沃汽车集团6月宣布了下个10年的中期目标,包括届时公司年销量的三分之一为自动驾驶汽车。目前,该公司正通过Drive Me路测项目,与哥德堡市及瑞典公路部门等各方合作,研究自动驾驶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