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是包括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在全球的第一大汽车市场,这些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加码,无疑将有利于其在全球市场与日系、韩系以及法系等其余车企的竞争格局。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过去一百多年,内燃机一直统领着99.9%的市场也毫不夸张,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全球政府中,中国政府是唯一一家在尽全力推动新能源市场的政府,也是全球公认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力度最大的企业。
但直到2017年,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70万辆的销量中,外资或者说合资车企的占比估计不足5%,但是,从2018年开始,随着宝马、大众、福特等的大举进入,新能源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里,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估计在未来3年的时间里,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又将出现新的变化。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这一系列合约的签订,无疑将带来新的格局变化。无论是长城宝马还是江淮大众、西雅特的合作项目中,都提到将会研发面向全球的新能源车,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短期将成为跨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这对参与其中的自主品牌来说,无疑意味着制造能力和国际化运营能力以及视野、格局的变化。这些参与其中的自主车企或许会因为第二轮合资或者合作的契机而逐渐走强,而那些依然单打独斗的自主品牌,可能会进一步走向沉沦,整个自主品牌市场的洗牌会越来越明显。
特斯拉在中国独资,产能规划50万辆。从数字上看,这一产能数字不像是只为中国市场规划,不排除以后出口的可能性。作为全球市场上唯一幸存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特斯拉的入华对于那些中国“特斯拉”来说,又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