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自那时起,交通基础的互联互通,就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要点之一。近期,多项重磅交通工程已逼近投入运营的节点。这包括已宣告具备通车条件的港珠澳大桥,以及正在试运营的广深港高铁。
正在推进的超级工程,还包括虎门二桥,连接深圳、中山的深中通道,以及广州市政府正在规划的“1号公路”。未来,将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此次深湛高铁江湛段投入运营的意义非凡,它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城轨网络首次延伸至粤西地区。设计时速200公里的深湛铁路江湛段正式投入运营,湛江、茂名、阳江接入珠三角地区的高铁、城轨网络,实现高铁零的突破。这使得广州、深圳出发的列车可直达湛江,将5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小时。
该集团在全国率先推出“公铁海联运”方式,乘客从湛江西站(海口站)仅凭“一票”可乘船横跨琼州海峡至海口站(湛江西站)。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网络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已实现通过高铁网络辐射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同时连接海南自贸区(港)。从此前的高铁网络布局看,粤港澳大湾区高铁网络自北可经武(汉)广(州)高铁达中南地区;自西可经深厦高铁达潮汕、厦门;自西北方向则可经南(宁)广(州)、贵(州)广(州)高铁达贵州、广西;唯独粤西方向缺乏高铁连接。
这一缺憾终于在7月得以弥补,此外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广(州)高铁预计2021年建成,届时珠三角地区核心与粤西的连接将更加紧密。高密度的交通网络,也是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知名湾区的成功经验之一。近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上,交通网络这一问题受到多位与会专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