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HA级和FA级(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量产计划一半在2025年前后。奥迪在去年7月份首次推出了包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是全球首款实现自动驾驶Level3级别的量产车型。奔驰方面也透露,预计到2020年奔驰大部分车型将能实现自动驾驶。宝马首款电动自动驾驶车——iNext将于2021年正式推出,并计划搭载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沃尔沃第一辆L4级无人驾驶汽车将在2021年量产。通用则计划于2019年在美国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汽车。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尽管各大汽车厂商都给出了实现自动驾驶的时间表,但商业化的落地需要应用场景和技术做支撑。商业化实现需要技术做支撑,但也必须要有客户买单,得有营创的收入。按照计划,安波福自动驾驶技术系统实现L4的量产化在2019年。目前,安波福已经与共享平台运营商Lyft达成合作,在Lyft拉斯维加斯的运营网络上推出30辆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在产业化方面面临多项挑战。比如算法。现在很多主机厂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研发时,都是放一台很大的电脑在车上,从商业化的角度,这样的方案其实很难量产——特别在考虑成本和功耗的情况下,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把目光放在了研发高性能芯片上。传感器也是一样,虽然激光雷达在环境感知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但碍于成本,激光雷达现在离量产也还有很远一段距离。
目前,实现全面自动驾驶存在两个技术路径。一类是传统公司提供的循序渐进式方式,通过逐步升级做到完全自动驾驶;另一类是新兴技术公司,它们会直接切入到L4级技术,实现一步到位。传统汽车主机厂更偏向于渐进路线,未来通过软件升级,可使车辆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