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交委首度公布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考核评价结果,摩拜、ofo两家第一季度得分61.61和62.78分。此前,深圳也对外公布了这一考核结果:摩拜、ofo两家企业刚刚及格,赳赳、优拜和一步三家不及格。

广州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评结果将与后续的企业进入退出、车辆投放、置换更新份额分配等行业管理相挂钩。虽然目前广深两地还未出台明确的机制,但考核制度或释放出从简单的数量控制向质量管理转变的信号,值得期待。互联网时代,流量即金钱,共享单车也不例外。比起盈利,共享单车的投资者更关心市场占有率,即投放单车数量、用户。
近两年,共享单车飞速发展,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自行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市场上约有1000多万辆单车。广州目前投放的车辆超过80万辆,而这在一线城市中还不算多。车辆过剩带来的问题远不止拥堵,利用率下降、大量车辆被闲置等现象普遍存在,这是背离共享经济初衷的。
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政府相继出台禁令:城市街道不允许投放新的单车,只允许换新。从政策初衷来说,“禁投令”对企业提高单车资源使用效率、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维护市容等城市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因为政府并不能准确测度出市场合意的总量,“总量控制”失去“合理性”这一正义基础,并不能使得企业、公众信服。
更为重要的是,数量控制在事实上造成了行政性垄断,即行政权力成为新的共享单车的准入壁垒,从而将滴滴、哈罗等免押金、遵守社会秩序的合格共享单车平台拒之门外,形成了之前进入市场的共享单车拥有垄断地位,最终未必是技术、设备、经营能力的竞争,更多是一种“资格”。
市场经济一般认为,竞争性是确保公平、公正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共享单车本质上就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行为,在这样的领域出台公共政策,一般要遵循竞争性原则,公共政策不应该限制市场竞争。这是以“禁投令”为代表的数量控制制度被广泛诟病的根本原因。
“禁投令”的结果,就是最终导致共享单车竞争过程的扭曲和竞争结果的破坏。此次广深两地的考评结果中,两家共享单车巨头ofo,摩拜都是刚刚及格将将及格。这也说明,实施数量控制近两年多的时间,共享单车的一些问题依然解决得并不理想。
此次的考核指标涵盖企业几乎所有内容,对运营服务、企业管理、秩序管理、信息上报、服从属地管理等方面给出评价结果,除了广深,镇江、成都也都开展了对共享单车的公司的考核。也就是说,我们建立更为系统、科学的服务质量考核体系,或远比简单数量控制更能提升企业效率,更能带来合意的社会结果。
事实上,各地城市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考核评价结果,也与探索市场退出机制有关。此前,由于“禁投令”的出台,除了现存的单车企业外,都不再被允许进入市场,这种做法或能让城市单车数量趋于合理,但同时也使市场基本被单车巨头垄断,由此带来的运营懈怠等问题会令共享单车市场再度陷入深渊。此次,广深等地的服务质量考核评价就是一种很好的纠偏机制。
窃以为,对共享单车数量过剩等问题的监管方式不是简单地控制数量,而是应该公平公正地构建综合考评体系,鼓励优质服务的公司进入,并倒逼存量市场提升效率,对低效率企业实现市场出清,只这样才能带来真正社会合意的结果。
相关研究报告:
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自行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