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动力燃料始终是一个难题。欧洲的高油价政策导致居民大量使用节油型车,而类似美国的低油价会导致中国高耗油的大车型消费。现在我国城市轿车的平均尺寸、重量、发动机排量普遍偏高,致使轿车平均百公里油耗比欧洲国家高25%,比日本高20%。很显然,这是我国的经济能力和资源、环境所无法承受的。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汽车产业“重引进、轻消化、无创新”的情况非常普遍。对此陈清泰在书中一再提出,“技术引进代替不了自主研发的工程实践”,力主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核心技术。的确,当我们重新审视“以市场换技术”的历程时,发现有的企业尽管让出了市场,甚至让渡了部分所有权,但并没有换来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一段时间内技术能力实际上在衰退。
目前,交通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放眼全球,许多国家纷纷发布了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据报,北欧的挪威和荷兰率先宣布到2025年禁售传统燃油车,德国在2030年、法国最迟2040年也将禁售燃油车,印度宣布2032年全部淘汰燃油车,英国宣布2040年禁售燃油车。为顺应这个潮流,国际汽车巨头、标志性零部件公司也都在集体快速转向新能源汽车。
鉴于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新能源革命的机会,积极稳步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经过20年或30年的努力,我国的交通能源结构就将得到显著改善,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将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程度也将大大提高。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动汽车也是我国迎接新能源革命的一个战略支撑点。近年来我国的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很快。而可再生能源大都属于间歇式能源,眼下的弃风、弃光率高达10%至30%。而电动汽车和其他零排放交通、移动机械等作为一个个储能单元、消费单元和信息终端将成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有力支撑。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和零排放交通等,经智能化网络的连接和优化,将使整体能源效率、能源安全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全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