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可划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前30年,我国汽车产业面对的大环境是外部封锁、百废待兴、基础条件差,只能以自力更生为主。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中国汽车人经过顽强奋斗奠定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基础:不仅生产出了重型和轻型商用车,还自主生产出红旗轿车。
后40年,通过引进外资、合资合作的开发路线,解决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短缺,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汽车产业由小到大发展迅猛。1994年、2004年国家两次发布汽车产业政策,引导、促进汽车产业走向快速、规范发展的道路。2001年加入WTO后,市场更开放,产业开始加速,我国汽车产量在2009年和2013年分别突破1000万辆和2000万辆大关,曾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汽车产销第一,销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
中国汽车产业近70年发展史,也是老一代汽车人的努力和奋斗史,陈清泰就是这众多老汽车人中的一员。陈先生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0年进入第二汽车制造厂,先后任产品设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产品设计处副处长、处长。1982年后,任二汽总工程师,第二汽车制造厂厂长暨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兼任神龙汽车公司第一任董事长,1993年出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兼任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也正因此,这本汇集了陈先生多年来对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汽车社会的思考,对汽车发展态势的判断,对汽车发展战略的研究的《迎接汽车革命》,有了一种特别的分量,别具价值。
在我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动力燃料始终是一个难题。欧洲的高油价政策导致居民大量使用节油型车,而类似美国的低油价会导致中国高耗油的大车型消费。现在我国城市轿车的平均尺寸、重量、发动机排量普遍偏高,致使轿车平均百公里油耗比欧洲国家高25%,比日本高20%。很显然,这是我国的经济能力和资源、环境所无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