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显示,相比于打车和单车出行,公交地铁的体量巨大,据行业估算,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达到3亿笔,也就是说,公共交通一周的体量就超过一个”双11”的支付总量。这种支付体量带来的好处,巨头们自然不会轻易忽视。去年12月份,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时,亮相了多项高科技,包括阿里巴巴最新研发的语音购票、刷脸进站、智能客流分析等。目前,上海地铁已经完成了超过四成的闸机改造,改造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截至今年3月份,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注册用户超过420万,约四分之一的乘客使用扫码进站。
除了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中国银联建立合资公司外,还与武汉市公交集团建立了合资公司。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武汉市常规公交客运量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常规公交年客运量已接近15亿人次。除了蚂蚁金服以外,今年3月份,Apple Pay也开始支持北京一卡通和上海交通卡。在北京和上海乘坐公交、地铁时,用户可以将iPhone手机的前端或Apple Watch表面,贴近闸机或POS机直接刷机进站。目前,Apple Pay在中国四个城市支持公共交通出行,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其中北京和上海支持直接刷交通卡,在广州和杭州则支持银行卡。
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来说更加重要。以前我们面对成吨成吨的零钱,看着是钱,实际上费钱。仓库盛不下,银行不愿收,只能拿硬币来支付供货商的货款,四五十万元的硬币,一辆皮卡才拉走。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九江公交接入了支付宝扫码乘车,成吨的硬币开始逐渐减少。零钱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大大节省了公交公司的日常开支。
不仅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中小城市的公交地铁,也在接入移动支付。蚂蚁金服城市服务总经理刘晓捷表示,未来一年,这个范围将扩大到超过100个城市,除了大中型城市,很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都将实现扫码乘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