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独角兽”

2018-05-02 12:18阅读:113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数月之前,Space X刚刚完成“重型猎鹰”的发射壮举,全球的商业航空航天已经风生水起,中国商业航天在未来将迎来超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将诞生出无数“独角兽”企业。此前,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过航天商业化的尝试,真正意义上的民营航天企业参与不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一批民营航天企业注册成立。长光卫星、零壹空间、蓝箭空间、天仪研究院等小有名气的中国版“Space X”,均注册创立于2015年前后。

巧合的是,同样是2015年10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NASA 正式提出“太空2.0”概念。NASA 的观点是,“太空2.0”时代,太空开发不再是以官方为主导,而是由官方、私营企业、科技界和公众共同推动。此后的数年间,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国家政策一直向商业航空航天释放善意。商业航天被顶层设计视为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推动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鼓励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活动,发展商业航天。这算是给商业航天奠定了基调。新兴的民营航天企业,被寄望于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航程增添新的动力。

以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国家队”,首先摆出了贯彻国家政策、进入商业航天的姿态。包括今年推出中国史上最密集的火箭发射计划,还计划推进卫星互联网工程“鸿雁星座”与“虹云工程”。政策的导向同样根植于市场的逻辑。综合业内人士看法,Space X、One Web 等明星企业的先行尝试,为航天技术的商业应用提供了技术验证。其主要逻辑是,航天技术、电子产业的进步降低了卫星、火箭的研制成本,而足够低的航天技术服务又催生了通信、大数据等多领域的市场需求,使得航天技术的服务进入大众生活。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