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使用滴滴接单量不多,补贴力度也比较小,美团打车上线后,这几天接了40多单,每一单都补贴14元。为了应对美团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滴滴现在也加大了补贴力度,不仅每单都有十几元的补贴,而且立即到账,不像美团第二天统一补贴。
美团的补贴政策为乘客前三单能立减14元,且司机抽成相比于滴滴的12%,只抽取8%,而对于每天保证至少10小时在线,每周流水达到2200元的全职司机,平台每周额外奖励1200元;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高德更是推出“公益顺风车”项目对司机“0抽成”;滴滴方面则推出打车券赠送活动,优惠和补贴力度都与美团势均力敌。
实际上,这样的“补贴大战”对司机和乘客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在腾讯和阿里的资金支持下,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便开始大肆补贴司机、乘客,当时有报道称,滴滴每天的补贴与运营成本在1000万元到2000万元人民币。在吞并快的、合并优步中国之后,滴滴在中国网约车市场看似一家独大,“补贴大战”也暂告一段落。
此次战火重燃,不同平台的体验没有太大差异。尽管有上海司机反映,由于美团打车推出时间不长,整个系统使用上不如滴滴方便,经常出现乘客定位不准等问题,但比较明显的是,司机们对平台的忠诚度始终不高,大多数的态度都是哪家补贴大就用哪家。
持续补贴的意义不大,而且这部分用户很难说会不会再次流失。补贴是获取用户的有效手段,但只限于对用户的吸引,用户的稳定则需要依靠平台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