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产品的召回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的汽车召回数量为558.6万辆,到2016年突破了千万辆大关,达1133.5万辆,而在去年,突破了两千万辆,达2004.8万辆。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共251次,涉及品牌49个,召回数量同比增长77%,连续四年刷新年度召回数量纪录,召回规模已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1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2.17亿辆,这也就意味着,全国平均每10辆汽车就有1辆涉及被召回。
去年大面积的汽车召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此前“高田气囊事件”的影响。由高田“问题气囊”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车辆召回,目前数量已超过1亿辆。包括大众、通用、本田、丰田、日产、奔驰、宝马、雷克萨斯、沃尔沃、保时捷、英菲尼迪等在内的众多品牌,都受到影响而召回部分汽车。
其中,在中国市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共有29家车企因高田气囊事件实施召回36次,涉及车辆987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49.2%。同时,因批量过大,多家厂商采取分批召回模式,高田“问题气囊”的回收工作仍未结束,召回工作恐将延至2019年。
这或许与企业零部件采购管理监控体系存在漏洞有关。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质量检测过程中,有些问题未必能监测到,而是在此后车主的反复使用中才暴露出问题。国内汽车已发起37起召回,包括大众、丰田、福特、日产、本田、现代、标致雪铁龙、阿斯顿马丁、法拉利,奔驰、宝马、捷豹路虎、特斯拉等,均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