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使人员、物资交流加强,自有剩余物资能换钱,然后引入外界物资,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路可以发挥媒介功能。“将外界发达的东西传递给贫穷落后地区,这个影响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在精神层面,涉及观念、文化、知识交流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现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流不充分,有好的资源却无法利用,存在“守着金饭碗要饭”的现象。交通方便以后,当地人就可以回乡创业,“一人带动一片,所以农村公路的潜在影响力是巨大的。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公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不用过高,要“能走中小型客货车,能跑拖拉机,满足人民基本的需求,关键是通过常年养护保证通畅。
重建轻养”是当下农村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些公路建好后没人养,造成一些配套的保障比如排水、边坡防护等不到位。”李志军坦言,“这样一来路很容易坏,坏了又缺乏养护,陷入死循环,几年以后还要再花一大笔钱修建。
养护不足,问题出在哪儿?长期以来,农村公路的资金来源没有被一级政府的财政资金完全覆盖,燃油税对交通的转移支付部分主要用于国省道的建设和养护,用于农村公路的费用严重不足,“据我了解,在养护上,每公里每年补助一千多元,这个费用远远不够。”
很多地方下雪后,自家要扫门前雪,从而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农村公路养护应采取“自养+政府”的形式,政府除了给予足够补贴外,还要加大技术和信息投入,提供技术、材料或者小型基建设备,对于一些涵洞、桥梁路段,还要组织专业队伍去养护。农村公路建设运营情况应成为考核地方领导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