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民航局推行供给侧改革新政,从2017年冬春航季开始对航空航班时刻安排进行运行总量控制和航班结构调整。这意味着民航客运市场供给总量不但不会大幅增加,反而会加以控制,从而提升航班的正点率,供给端增速将放缓。在去年底召开的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还提出今年要“鼓励航空公司及时调整机队规模和结构,对繁忙机场的容量实施动态调控,实现运行总量和保障能力匹配”。有分析人士预测,2018年行业新增座位数增速为8.8%左右,而旅客人数增速为12%,全行业会出现3个百分点左右的供需改善,将带来客座率的有效提升。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供需改善带来的客座率提升无疑对航空公司业绩带来利好,而另一个重要业绩影响因素——票价也在近期迎来上涨预期。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民用航空国内运输市场价格行为规则》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则》指出头等舱、公务舱旅客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经济舱旅客运价根据不同航线市场竞争状况分别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具体航线按照民航局商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目录执行;《通知》则明确5家以上(含5家)航空运输企业参与运营的国内航线,国内旅客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由航空运输企业依法自主制定。而从官方公布的306条新增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航线目录来看,覆盖到了大部分的热门航线。这意味着未来除了部分热门航线的头等舱和公务舱价格在旺季会上涨,部分经济舱的票价也可能会上涨,这种根据不同时段、淡旺季灵活定价的方式,有助于航空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总量控制、供给增速放缓的民航供给侧改革新政影响下,不断增加的民航需求让大型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得到稳固,在优质航线中的运力占比高且拥有较多时刻资源的三大航优势凸显。叠加票价市场化改革,拥有较多热门航线的三大航收益将明显提高。有分析人士测算,三大航2017年业绩对票价及客座率的敏感性在10%左右,票价每提高1%,国航、南航、东航2017年业绩将分别上升9.4%、14.1%、10.0%;客座率每提高1%,业绩将分别上升11.6%、17.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