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自贸港的初步方案。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贸易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上海已经明确了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这两大核心承载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辽宁省政府也已正式将大连申报自由贸易港方案报国务院,并抄报相关部门。此外,广东也在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新方案的一个核心就是对接香港、澳门这两个全球最具开放性的自由经济体或者自由港,与大湾区战略规划联动探索,打造粤港澳深度融合的组合港。
地方踊跃的背后,看中的是自由贸易港带来的更大自主改革权,以及对城市地位提升和经济发展促进的巨大效用。从宏观来说,自由贸易港作为我国深入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肯定会有不少政策支持。能够成为贸易自由港的城市,往往就会带来一定的政策红利。这种政策红利,无论是对城市本身还是经济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总体来看,各地争建自由贸易港是好现象,是推动区域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机遇,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地方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开放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自贸试验区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浙江自贸试验区2017年新增企业超过3000家。据上海海关统计,截至2017年10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4年时间,新增海关注册企业近1.8万家,是成立之前海关注册企业总数的近两倍。截至2017年11月,上海海关关区进出口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