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着力降成本

2018-02-28 07:30阅读:55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在军民融合战略和“双创”等政策的推动下,国内的商业航空航天市场近几年取得相对较快的发展,呈现出两强多特的格局,即力量雄厚、布局较广的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家国企,以及一批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创业项目。国内航天企业、航天创业项目对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与 Space X探索的方向相类似。其主要逻辑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低成本运作,Space X的主要策略是探索可回收技术与缩短发射周期降低成本。二是寻找蓝海市场,近期发射的重型猎鹰和Starlink均体现了这种逻辑。

重型猎鹰的升空,突破近地球轨道载荷的局限,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为发展商业载人航空航天探索太空旅游提供技术基础,同时延续了猎鹰型号的低成本优势。Starlink则是一项依托数千枚低轨道卫星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计划,其服务对象包括全球一小半未接通互联网的地区。微小卫星数千枚的数量便于研制标准化、流水化作业,又能降低成本。

国内有类似的探索。火箭发射方面,航天科技的长征系列与航天科工的快舟系列,均有低成本运作的探索,可重复使用火箭也在研制之中。卫星互联网方面,航天科技有类似Starlink的“鸿雁计划”,航天科工则有“虹云计划”。在中国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尚未诞生之际,中国火箭在低成本运作方面有实质性突破,这将成为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元年的重要看点。

2018年伊始,长征十一号火箭以“一箭六星”的方式将六枚卫星发射升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发射并没有承担某项国家任务,六枚卫星均是等待升空的商业卫星。这是中国火箭首次实现全部商业发射,六枚商业卫星“拼车”上天,此前基本是商业卫星搭载火箭剩余运能的“顺风车”。在实现零的突破后,中国商业发射在2018年进入“拼车”与“顺风车”并行的时代。

航天“国家队”还尝试通过寻找新的商业发射场来降低发射成本。航天科技的负责人在2017年年底表示,面对现在商业发射低成本、快速准备的市场要求,航天科技将致力于提供丰富多样的商业发射场解决方案。低地轨道每千克发射价格有望降低至5千美元,发射准备周期可缩短为一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