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向层出不穷,市场端的反应却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相比其他清洁能源汽车,我国对于甲醇汽车的研发、推广还是相对较早的。工信部共分13批发布了8家甲醇汽车生产企业和23款甲醇汽车产品公告,产品基本形成了轿车、重型商用车、微型车、城市客车等不同用途的系列车型。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早在2006年吉利就研发了第一代甲醇汽车。2015年7月,吉利以4550万美元收购了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CRI)的部分股权。这家诞生于2006年的地球最北端的公司,主营业务正是生产清洁甲醇燃料。彼时吉利在声明中称,希望与CRI开展合作,同时研发并推广100%甲醇燃料汽车在中国、冰岛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使用。
相较之下,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的起步似乎相对晚了一些。上周,东风特种商用车有限公司与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云浮市设立东风特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华南生产基地。具体来说,东风特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华南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年产能为5000辆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线,一期形成2000辆产能,于2020年以前建成,二期根据市场拓展情况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然而,除此之外,现阶段业界有关我国车企开发这类汽车的消息相对较少。
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过高且电池寿命相对较短,以及氢气储气罐安全隐患难被有效解决等原因,氢能源完全普及运用到商用车上至少需到2025年以后,多位专家也把这类车型的普及、推广放眼至了更长远的时间段。到2030年,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