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国家层面的共享单车政策出台后,地方版的共享单车管理政策也进入密集发布期。近日,陕西、北京、临沂、广州、厦门等省市相继出台了共享单车管理规定,实行总量调控、抑制共享单车野蛮增长成为共识。例如,厦门市在《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经科学测算,厦门目前的共享单车合理数量在15万辆左右。广州市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投放车辆的企业须在依法定程序设立的银行机构设立用户资金专用账户,确保用户资金安全并按照约定及时退还。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单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的规范化管理也成为焦点议题:将其融入城市交通发展大局中,与城市公共交通互补促进;政府尽快研究出台共享单车管理标准与规范;建立征信系统、加强企业和骑行人约束等成为普遍共识。可以预期,未来共享单车的监管政策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在严监管的同时,创新管理模式也是治理共享单车难题的重要途径。据了解,深圳市计划推行共享单车登记上牌管理模式,实现对市场投放量的科学调控,杜绝无序竞争,并为下一步通过电子化手段规范用户停放行为以及对恶意损坏、丢弃、私自侵占共享单车的违法行为的打击提供保障。
截至2017年12月,共享单车国内用户规模达2.21亿,占网民总体的28.6%,用户规模半年增加1.15亿,增长率达108.1%。如此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巨头涌入。经历了2017年押金危机、企业倒闭潮后,2018年共享单车市场将进入生态竞争阶段。在今年初完成对小蓝单车的收购后,滴滴加快自有共享单车的布局速度。1月25日,滴滴共享单车平台在成都上线,并推出自营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31日,滴滴单车在东莞、佛山上线。至此,滴滴出行旗下已拥有了青色的“青桔”、黄色的ofo和蓝色的小蓝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