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2017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能源的累计补贴已近2000亿元。尽管未来国补和地补具体方案尚未最终明确,但据目前盛传的内容来看,因为补贴政策和双积分政策的调整,续驶里程<200km有可能逐步退出市场,A00级车型也将提高续驶里程至>200km,而电池包能量<120Wh/kg的电池企业将被边缘化,>140Wh/kg则将受政企支持。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从2009年《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首次提出电动汽车“弯道超车”概念到今天,新能源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一路飙升。从统计数据上看,2017年新能源车型共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3.8%,约占全球销量的60%,相比3年前的2014年,销量完成了10倍增长的目标,预计今年销量为100万辆。
不过,全年77.7万辆的销售数字只占去年全国新车总销量的2.69%。因此新能源汽车还是任重道远,转型变革在即。从2018年开始,国内将对汽车的碳排放交易进行管理,同时将车企的燃油消耗负积分与新能源车的正积分结合起来,由单纯的财政补贴变成配额约束,以考核结果支配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资源倾斜,以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的制度保证。
国家政策这一转变,目的是为了要求新能源汽车能自己成长,在没有法规以及政策的补贴下,必须靠自己的技术和实力求生存。当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够、电池衰减、碰撞安全、充电不便、充电时间过长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消费者。由过往的财政补贴转为对车企的配额约束,意味着新能源车即将面临补贴政策的“断奶”,而成本和技术,成为新能源车发展要跨过的两座大山。
这倒逼企业要研发、生产、销售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供应市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长期的机制保证。此前依靠低价获取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迟早会被洗牌下去,未来将依然只有少数企业能在市场化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在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催化下,行业整合和自主品牌的市场策略转变即将快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