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省长龚正提出“海洋强省”、“陆海统筹”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山东全面发力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说,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海洋”的共识。作为海陆大通道的关键节点,港口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立时凸显出来。山东港口的整合大致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其一,选取一家地方国企整合滨州港、潍坊港和东营港,组建渤海湾港;其二,以青岛港为平台整合威海港,形成青岛港、渤海湾港、烟台港和日照港四大集团的格局;其三,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统筹全省港口发展。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说,“山东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山东全省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高科技人才占全国的50%以上。由此,发展海洋经济、“开拓海洋强省”被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山东以及腹地经济支撑起吞吐量全国第二大省,境内盘踞着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三个吞吐量超3亿吨的大港。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与协同,山东庞大的腹地经济与优越的海洋资源在造就了众多港口的崛起的同时,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港口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也带来了港口之间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乱象。
如今,在山东沿海几乎每四十公里左右就有一个港口,从国际经验来看,200公里以内不应有同等规模的港口。山东港口之间无序竞争由来已久,最为激烈的当属毗邻的青岛港与日照港之争。日照港本以散货见长,2007年与以集装箱业务见长的青岛港合资,借此涉足集装箱业务。但后来,青岛港发现这个合资伙伴单独开展业务、争抢货源,双方合作就此终结。
日照港来争青岛港的集装箱业务,青岛港就去抢日照港的散货生意。青岛港新建的董家口港区距离日照港竟不足30公里,双方始终明争暗斗、争夺铁矿石第一大港的宝座。青岛港规划的大宗散货运输方向,特别是其中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45万吨级油码头,均与日照港的主营业务相似;在日照港年报及债券发行说明书中,与青岛港地理位置相近、货种重叠、竞争激烈等问题被多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