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通过评审,意味着下一步可以进入施工设计,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按照课题计划,2018年将研制一节样机,2020年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并完成5公里试验线验证,进行集成示范,为实现高速磁浮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未来从北京到上海大约只需要2.2小时就可抵达,而现在乘坐高铁则需要约5.8小时。目前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为350公里/小时,航空巡航经济速度为800至1000公里/小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则能够填补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间的速度空白。
这种列车既能够用于长途运输,也能用于快捷通勤,尤其适用于三种交通运输模式:经济规模大、同步性高、一体化强的“通勤化”交通,经济规模大、互补性强、协调性需求高的大型城市间的“同城化”交通和经济规模差异大、发展均衡性需求大的东西部中心城市间的“走廊化”交通。
目前,高速磁浮这种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其中,德国和日本的发展优势最为明显。日本超导磁浮技术已实现603km/h的试验速度,德国的测试速度也达到了505km/h,并在我国上海建成了运营速度为430公里的国际首条商业运营高速磁浮线。
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及工程化应用在中国尚属空白。相较于国外的磁悬浮技术,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研制的航空高速磁浮,将创新性地采用新型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系统,悬浮能耗降低35%、电磁铁温升降低40 度、单位有效载荷车辆减重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