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也承担着重要的物流中转与分拣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市已经是区域性物流中心的集合地,是航空、火车等交通汇集的枢纽,物流设施也就在此自然形成了重要的节点,然而这些位于重要节点位置的物流中心,并非全部服务于北京市的消费需求。这些物流中心以北京为中心,服务范围辐射北方、华北以及东北等地区,北京主要扮演着协助快件中转的角色。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物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北京市的物流疏解对象应当是将北京市作为中转的物流中心,弱化北京市的物流中转功能,需求量大的生活性物流则需要不断增加和升级。在他看来,上述服务于外地的物流中心需要不断外移,主要服务于北京市的生活性物流则要不断强化。从宏观来讲,北京市的城市治理正强化首都功能,解决居民生活需求的生活性物流是首都功能的一种,需要强化和完善。
北京市进出口快件业务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北京市居民对生活性物流的需求。2017年,北京市揽收的出口日快件业务量平均为623.16万件,而快件业务量的出口与进口比例平均为1∶1.2。王跃解释称,北京市进口快件业务量高于出口业务量,表明北京市是一座输入型的消费城市,居民对生活性物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显示,北京市将开展物流等专项规划,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保证城市安全高效运行。区域性物流不断被疏解外迁时,物流企业纷纷自行变革求新,适应新的发展。企业已经开始重新选址建设新的物流分拨中心,对新址的物流中心硬件与软件要求更为严苛。公司对物流仓储中每平方米存货量制定了严格要求,相较于以前,货架间的距离更宽,货架高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