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私人专用充电桩24万个,均为交流慢充。其中北京8.3万、上海7.8万、广东3.9万,这是排在前三位的,三地保有量占全国比重超过80%,集中度较高。但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充电桩数量达到48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接近标配的1∶1。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不过目前一些小区配备充电桩设备仍然较难,一方面老旧小区配建充电车位较难,车主也没有相应的停车位;另一方面充电桩如果过多,小区电网就无法负荷。在小区配电网中,一辆电动汽车的耗电量与一个普通居民家庭的用电量基本相当,一旦电动汽车普及开来,对于小区这样的地方配电网的压力极大。
私人购车充电桩配建率正在增加,目标是“一车一桩”,这应该由整车厂主导,仍然需要时间解决。公共慢充交流桩利用率低,基本没人用,所以电动轿车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公共快充补电结合。我们现在慢充不存在成本各方面的问题,技术也没有什么问题,从现在的接触式交流慢充到将来无线充电,这条技术路线也是清楚的。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快充,这个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际上一些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加快在充电桩领域的布局。目前,宝马、戴姆勒、福特和大众已经成立了合资公司lonity,共同投资建设充电桩网络。按照规划,四家汽车集团将于2020年前,共同使用在欧洲地区建设的400个充电站。国家在这方面的布局还较为落后,但也必须从长计议,基础设施不能来回翻烧饼,要着眼未来10年。如果我们看未来10年,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因为光伏的价格在持续下降,估计在5~10年会低于煤电。充电桩企业不能只顾眼前的建设,也要考虑未来的升级,否则会造成用户体验的落后和资源的极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