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产业配套尚未建立,市面上没有可以直接用于公共充电服务运营的产品和设备,需要从基础研发入手,完成整机系统集成与协同生产,独立落地运营。而如何制造一个“万能充电器”来适配五花八门的电池也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考验。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给不同类型、规格电动车电池安全充电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能够识别出电池规格参数,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自适应输出电压、电流,动态调整电源参数,识别电池充满,自动断电。目前小绿人方案已经突破了智能识别电池、自适应动态控制电源核心技术。
在获取用户方面,一些消费者认为,电动自行车电池可拆卸,更多人愿意拿回家自己充电,公共充电服务并不是刚需。对此,远盈智慧创始人李飞解释称,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是消费者的财产,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消费者有权自由处置。
但是电动自行车电池在普通插座上长时间充电,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政府法律的推动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意识到在家里充电的安全隐患。社区公共充电设施完善以后,消费者自然从善如流,在集中安全的停车区进行充电。当然,作为企业,远盈智慧会更多地从市场的角度引导用户消费,比如合理的市场定价、愉快的用户体验。从我们目前的运营看,用户的转化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无论在小区还是商圈,充电设施安装、摆放,都需要场地和电源,物业管理单位是迈不过去的门槛。物业方是否具备安全管理和责任意识,是否认可项目方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成败的关键。物业公司本身是为社区业主服务的单位,他们有改善住户充电需求的服务义务,也有落实国家电动车充电安全措施要求的法律责任。同时,他们作为独立经营的企业,也有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