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的开通与两个条件有关,第一是本地区铁路通达能力,第二是本地产业的外向型程度。同时具备上述两点的地区,也就具备了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的条件。汽车、电子产品及相关零部件,是各个城市中欧班列的“去程”主要产品。各地乐于搭载上述产品,除了其附加值高以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新技术类产业是目前各个城市与欧洲经贸合作的热点方向。
以苏州为例,基于苏州外向型产业结构的特点,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苏满欧”班列运输的多为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附加值较高的货物。其中,液晶显示屏、电源板等电子产品为主要出口货物,占出口总金额的51.37%。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四川。2017年,蓉欧快铁带动联想等80余家川内企业出口总额达20余亿美元。成都近郊所生产的花卉苗木,加装恒温控制系统的“花木专柜”,通过蓉欧快铁送往欧洲。
随着中国加强铁路网的建设,更多的城市也尝试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开拓与欧洲的贸易。湖南省浏阳市,正在对通过中欧班列运送烟花爆竹进行可行性研究。作为我国烟花爆竹主要产区的浏阳市,其出口前十位目的国中,欧洲国家占据8个。当地政府发现,通过中欧班列运送烟花爆竹产品,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收益率。
中欧班列的开通,其意义不能简单通过现有的盈利能力衡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中欧班列的开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目前中欧班列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不明显,若除去政府补贴因素,可能大部分线路仍存在亏损情况。但应看到,中欧班列所起的作用,不仅表现为一条“运输通道”,其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更深层影响,更应该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