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由贸易港,研究上报方案,无疑是近期上海的热点话题之一。各界对于上海自由贸易港区方案的主要内容更是有诸多推测和期待,而具体内容目前尚未公布。近期召开的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全会上,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表示,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2018年上海自贸区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三个重点领域实现新的“自贸区速度”,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上海自贸区自挂牌四年多来,成果显著。上海自贸区内月均注册企业数量是挂牌前的5倍,新注册企业活跃度超过80%。其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占比已从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近20%。实到外资167亿美元,相当于挂牌前20多年总和的两倍。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贸易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作为全国最早提出打造自由贸易港概念的地区,上海自贸港具体的实践和创新,或可为其他地区提供一些借鉴。
自贸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要素包含较多。但普遍强调自贸港的核心是“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监管制度,最终方向是离岸贸易、离岸金融。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
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就是“一线放开、二线高安高效管住”,上海的试验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创新。一线放开是指一线“不报不检不税”,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境外货物进入自由贸易港实施舱单申报管理,免于向海关申报。在港区内采用“负面清单+非违规不干预”的方法,从全面监管转向精准监管,“双随机”抽查监管。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是指区内货物自由存储与流转,以及探索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