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末收官之时,12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再次发布一系列召回通知,共涉及召回车辆113.05万辆,20多万个轮胎。包括奔驰、东风本田、一汽大众、一汽奔腾、现代等11家车企。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我国质检总局发布的汽车召回公告已达到169个(含轮胎品牌),超过了2016年全年的公告数量。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从汽车召回涉及问题所在总成来看,在去年将汽车召回潮推至最高峰的罪魁祸首-高田安全气囊,其缺陷问题引发的影响在今年仍余波不断。仅在今年上半年,因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发起的召回,就有47次,涉及车辆156.36万辆。同时,在进入12月份的第一天,由高田问题气囊引发的召回事件再次卷土重来。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召回19879辆帕杰罗系列汽车。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的副驾驶席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截至目前,由高田问题气囊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车辆召回,数量已超过1亿辆。其中,在中国市场涉及召回车辆2200万辆,涉及28家汽车生产者,共计实施召回超过100次,涉及车型超过100款。同时,因批量过大,多家厂商采取分批召回模式,高田“问题气囊”的回收工作仍未结束,召回工作恐将延至2019年。有高田债权人表示,召回费用和多项诉讼已使得高田不堪重负,公司负债超过300亿美元。
召回是车企维护消费者权益、负责任的表现,但也说明其在产品质量工作领域的失误,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缺陷,特别是安全方面的缺陷,才造成了这些召回。与2016年不同的是,2017年的主要汽车召回事件均为企业发现问题后主动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召回申请,可见汽车企业在面对自身产品存在缺陷时,较之以前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特别是自主品牌也开始敢于直面缺陷,实施召回树立起自信与负责任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