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共享单车的火爆期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2016年7月,共享单车月活跃用户数达54万,随后用户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1886.4万人,相比于2015年245万人,呈7倍的爆发式增长,到2017年1月,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000万,再到今年5月接近7000万,月复合增长率高达62.6%。在行业发展大好势头和用户强劲需求的推动下,共享单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填满市场。共享单车在“狂欢”过后,也迅速迎来了“寒冬”。
今年下半年以来,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单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一大批跟风而进的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停摆,包括CCbike、小蓝单车、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哈罗单车、何在、骑点、奇奇出行、小鸣单车、酷奇单车、由你单车、踏踏、熊猫单车等,很多共享单车品牌早已不知去向,共享单车行业清场效应凸显,强者越强、弱者越弱。2017年第三季度,共享单车行业活跃用户规模整体新增至3436万,环比增长7.7%,增长有所放缓,多个小平台面临生存困境。同时,一线企业ofo被曝董事会矛盾激化,行业整合大戏或开启。
目前,我国共享单车平台的数量已经超过30家。共享单车领域的融资金额已达70亿人民币。疯狂涌入的资本背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却一直不清晰。用户使用前预存押金,这是共享单车行业在初期采用的共同模式,一方面方便了用户,另一方面也成了企业募集资金的一种手段。但面对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单车造价和较高的损坏成本,5角或1元的租金显得微不足道,盈利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