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产业发展形势需要,国家充电桩补贴上调,刺激了充电桩基础建设。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截至2017年10月,我国公共充电桩总数达19.5万个,私人充电桩达18.8万个。按照估计,充电桩市场将会达到千亿规模,甚至会远超过这个预计。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邵儒廷日前表示将会在中国打造6000个充电桩和充电的站点,可以让更多的客户在这些充电点当中进行充电。苏宁帮客与特来电、中国普天、浙江万马、思度科技等充电运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苏宁基础安装建设的强项,共同布局充电服务网络,建成的共享充电桩近5000个。在2020年之前,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滴滴将筹备搭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全国范围的“桩联网”,并把正在搭建的新能源充换电体系称之为“小桔充电”。
虽然充电桩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国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赚钱难”还是使不少企业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与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形成了对比。今年的前三季度,充电桩上市企业营收或利润下滑的有8家。还有一家企业在2016年充换电业务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亏损400多万元。
目前充电桩运营收入主要来自服务费,电价便宜,而充电设施属于专业的电气设备,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并不能带来盈利。此外已投建的充电站利用率不高、充电运营效率低下也是无法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集中建设的充电站,因为选址和运营上的欠妥,无法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市面上出现大量的僵尸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