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确认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计划将于2019年在美国量产首款飞行汽车,2023年首款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也将量产。传统的航空企业也不甘人后,空客和波音已投身飞行汽车研发。空客电动飞行汽车将在今年末迎来首飞。11月23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说,汽车的发展正跨入电动汽车时代,不久将迎来智能汽车时代,而电动化、智能化、陆空一体化的飞行汽车,将是汽车发展的未来愿景。

今年9月,腾讯9000万美元领投德国飞行汽车初创公司Lillium。与此同时,全球还有10多家初创公司正在进行飞行汽车研发,较有名的包括Uber的飞行汽车项目Elevate、斯洛伐克的Aeromobil、荷兰的PAL-V等。“飞行汽车是一个前沿并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它可以改变我们的未来出行方式。”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表示,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因交通拥堵带来的损失高达2500亿元。如果飞行汽车实现商业化,将提升出行效率,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航空与汽车经历了百年发展的今天,各方技术的积累发展使飞行汽车走向实用成为可能,因此飞行汽车行业深受全球投资者热捧,各大企业也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发,比如亚马逊、波音、梅赛德斯—奔驰、空客等公司都相继开展飞行汽车项目的研发。”张扬军说,汽车是国家重要支柱产业,通用航空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国目前要加快科技发展,实现超越与引领,亟须发展革命性的技术。
人类自从100多年前发明汽车和飞机以来,试图将两者融合的脚步从未停止。1841年,威廉兄弟提出飞行汽车的概念,比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还要早。1917年,美国著名发明家柯蒂斯首次向人们展示飞行汽车这一新型交通工具。说到飞行汽车发展的关键节点,张扬军如数家珍:1946年,可拆卸式飞行汽车诞生;1973年,直接用汽车改装的高舒适性飞行汽车出现;1991年,垂直起降飞行汽车面世;2009年,具有一定商业化前景的飞行汽车诞生,也即吉利收购的太力公司研发的飞行汽车。百年来,汽车的飞行梦想与时俱进,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和外延。“飞行汽车技术是汽车和通用航空技术的有机结合,且为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张扬军认为,发展飞行汽车,将有效促进汽车和通航产业的发展,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满足经济社会活动需要的重要抓手和战略选择,并将有效促进无人机和陆空两栖战车等国防装备的发展。
早在2006年,全球首家飞行汽车初创公司——太力公司就开始研发飞行汽车,但十年间一直没有实现量产。太力的第一代飞行汽车Transition于2009年成功试飞,30秒内可从汽车形态变成飞机形态,现已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第二代飞行汽车产品TF-X是新近研发的全电动产品,可垂直起降,目前处于概念阶段。飞行汽车是飞机和汽车的混合物,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飞机要求材料轻盈并实现高推重比,汽车则更多注重稳重防撞,二者还有截然相反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原则。
“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量产乃至规模化、商业化运营,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飞行汽车一直没有实现量产,涉及市场、价格等重要因素,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良好的商业模式等。”张扬军说,飞行汽车在现阶段有着特定的商业市场,主要可用于警用、应急救援、出租车等方面。“飞行汽车要量产走向市场,还需技术的不断突破,电动化、智能化,则是飞行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基本门槛。”
就目前研发的飞行汽车类型,从飞行推进的角度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涵道风扇类,没有机翼无需跑道,占用空间仅为车身占地面积,以色列的X-Hawk就是代表;第二种,固定机翼类,其机翼一般可折叠,如美国的TF-X、MOLLERSKYCAR;第三种,直升机旋翼类,如荷兰的PAL-V,一般也可折叠。
谈及陆空转换模式,张扬军解释,飞行汽车应具备在地面高速行驶时根据需要可随时离地飞行的功能,即应能进行陆空模式的连续转换,这是重要的用户体验和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前提。需从飞行汽车设计出发,结合无人驾驶与智能网联技术,实现飞行汽车在个体与群体间两个维度的自洽。“至于巡航飞行过程中的高油耗,主要是从经济与环保角度来衡量,这也是飞行汽车成为未来主流交通工具的重要技术瓶。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