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和补贴退坡,也推动着中国车企在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投入。在今年9月举行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国家科技部高性能技术发展及产业文化司副司长续超前公开表示,未来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上,我国将加强创新协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加快产业化进程。
但氢燃料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仍面临不少困难。燃料电池商业化最紧迫的两大问题是,政府的产业导向和企业的发力。现在主流车企的投入太少,同时政府在能源结构上应尽快明晰氢能源的地位。事实上,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今年9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上海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工程,建立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链与产业链,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
到2020年,上海将打造包含关键零部件、电堆、系统集成、测试认证服务、整车开发等环节的产业集群,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在示范运行与推广层面,建设加氢站5-10座、乘用车示范区2个,运行规模达到3000辆,积极推动燃料电池公交、物流等车辆试点。中国在加氢站建设的困难仍然难以克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选址、安全性等要求,都导致审批非常难,其他城市也需要特批,加氢站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困难,当然,这在全世界都是普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