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前业内推出的“定制”不同,D90的整个开发过程是透明的,包括车身尺寸、四驱系统、悬挂形式、座舱布局方面,都是前期在网上进行调查后,通过大数据整合消费者的需求而最终决定的。比如D90最初的尺寸,是车长5200mm,车宽2050mm,这本是上汽大通高层拍板的,但设计团队发现,大部分客户认为车太长太宽了,在城市里不好开。怎么办?贯彻去权威、去中心化的C2B核心价值观,“用户说了算”,推翻了领导的意见,加高车身高度、压缩宽度,最终,这款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005/1932/1875mm,较原来的尺寸小了一号。
为了收集到用户的需求信息,上汽大通特意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在新车推出前的22个月的时间里,有66万粉丝通过这个平台与企业互动、8万客户深入参与,收集到了10万多条意见。经过综合考量,最终开放了18个可以由用户来定义的产品定义点。即便只有18个定义点,从基础的发动机配置到外观内饰,上汽大通D90的配置选择也达到了59种配置群、180个配置项。
消费者肯定希望配置项越细化越好,但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不过分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将这些个性化的订单落地,才是最大的考验。就像一个门板,我们里面提供不同的装饰件,还有三种颜色。一组合,你会发现可能会有几百种门板。如果用传统的办法,一个门板就会把我们无锡工厂门口堵满。
与此同时,新的订单模式下,每辆车的配料都是不同的,传统的车间物料配送模式,也必须做出改变。为此,上汽集团专门募资20亿元用于大通的C2B(消费者对企业)业务,在组织架构、供应链管理上都做出调整,增加了40多个项目投入,并对无锡的工厂也进行智能化改造。比如增加机器人的使用,提高车间物流以及装配的自动化率,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做到“按车配料”的模式,同时引进激光焊接、激光切割、3D打印、自动测量等大量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