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领域的“私人定制”,最早是由豪华车品牌提出。深谙消费者心态的宝马自1990年代起便已开始在定制化领域进行探索。放眼当下,几乎所有的超豪华车品牌都推出了定制化服务。以较高的价格,换取最大化的与众不同,这样的服务,在传统汽车制造这样一个以规模决胜成本的领域里,一直都是属于少数消费者的。
比如起售价在200万元以上的阿斯顿·马丁DB11在上市之初,就推出了6款设计师定制版车型,由阿斯顿·马丁自己的设计师在复杂的定制列表中甄选出6种组合,让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组合,或者在这些组合的基础上再进行调整。而新贵特斯拉,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很多人谈到其对传统汽车产业的颠覆,也会着重提到配置的可选择性,但是,更多的普通消费者不得不根据厂商提供的“套餐”来下单。
在传统车企的配置中,有全景天窗肯定有座椅加热,所以如果你要选择全景天窗,即便不需要座椅加热,也可能会被逼无奈接受。在汽车定制化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的订单需求,对生产线进行快速准确的调整。更换模具、调整生产细节等工序都对汽车厂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整车厂无法实现高效生产,定制化的成本将直线上升,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