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韶关市交通部门调查,自韶关市实施高速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以来,通过韶关境内高速公路的超限货车同比减少75%以上,严重超载超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了公路的安全与畅通。

据了解,高速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是利用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监控设备获取车辆超载超限的信息,并借助互联网等技术进行收集处理,经判断比对越限超载的事实后,依法对相关车辆进行处罚,从而实现治超非现场执法。韶关市自10月20日开始全面实施高速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在G4京港澳高速韶关段等4条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开展了治超非现场执法。
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治超非现场执法实施后使交通执法工作由“人海战术”向“互联网+”转型。这种执法方式改变了以往在高速路上实地设卡执法取证的不足,提高了执法的效率与水平,将治超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治超非现场执法取得良好效果,一大批超载超限车辆在治超系统的“天眼”下显出了原形并被依法查处,有效地遏制了超载超限现象。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高速公路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统计,仅10月20日至26日,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共推送超限运输案件2295宗,交通执法部门审核通过328宗,立案160宗,结案13宗。违规车辆被查处取得了很好的震慑作用,自实施治超非现场执法以来,通过韶关境内高速公路的超限货车同比减少75%以上。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高速公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