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内燃机的肯定会留有一定的需求。如果做一半就放弃,岂不是回到新的起点,过去的努力都浪费了。所以,内燃机还是要发展,而且要做到尽可能的节油,成为最后能留下来的那个。零部件行业内的共识是,内燃机肯定不会消失,只是份额会不断缩小,与新能源车重新划分蛋糕。
所以,从现在开始,内燃机的竞争会不断升级。坚持做内燃机的企业在内燃机技术升级上的投入,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能源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将同步于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投入。最终存活下来的将是在环保、轻量化、动力效率等方面都十分出色,能够达到市场最高标准要求的内燃机技术。也即形成少、精、尖的格局。此时的内燃机将成为高端产品,支撑其存在的也将是一条在环保、技术、品质上达到行业最高环保标准的产业链。
事实上,与外界推测的内燃机消亡的趋势不同,国内零部件制造商感受更深的是来自传统零部件产业链的竞争压力,与电动化的压力相比,跨国零配件公司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上的下探对我们的压力更大,他不再只针对合资车企配套,还在更多成为自主品牌配套商。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并没有放弃内燃机领域,反而加大了下探趋势,以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事实证明,更多的内燃机巨头们都在实施两条腿走路的多元化战略。杨晓明就强调,德尔福剥离出去的动力系统部门将变成一家新的独立上市公司,提供能够满足更高燃油法规的先进发动机管理系统,仍是其技术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