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受到市场各方广泛关注。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其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
强调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立足国内供应,科学有序推进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着力处理超期超标粮食,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目前国内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仍以玉米等粮食原料为主。具体而言,按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进程,生物燃料乙醇可分为三代。第1代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第1.5代以木薯、甘蔗、甜高粱茎秆等经济作物为原料。
第2代则以玉米秸秆等纤维素物质为原料。目前,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能源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生物燃料乙醇能源产能251万吨,其中三代技术占比分别为81%、15%和4%。平均来看,生产1吨生物乙醇需要3吨左右玉米。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尚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阶段,生产工艺日臻成熟。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60万吨,在全球燃料乙醇产量中占比3%,位列第三。与美国4410万吨(58%)和巴西2128万吨(28%)的产量有明显差距。
目前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国储玉米库存预计仍高达2亿吨。随着农业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以及我国当前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以玉米等原料为主等原因,乙醇汽油的推广有助于玉米去库存。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200万吨时,当玉米乙醇在燃料乙醇中的渗透率分别为15%、30%、50%和60%时,按产出率0.32计算,消耗玉米用量分别为563万吨、1125万吨、1875万吨和22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