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行业当前竞争格局分析

2017-09-05 04:14阅读:4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如果以2016年4月摩拜登陆上海推出第一辆共享单车为起点,这个行业不过1岁零4个月,但“摆车圈地”的“挺进速度”却远远超出想象。如今继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禁止新增共享单车投放后,禁骑、扣车、限制投放等管控措施正限制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共享单车的盛世狂欢也将告一个段落,行业格局有望重新洗牌。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巨头、跨行创业者、风投等各路人马竞相杀入,不到一年,共享单车企业数量从2家猛增到如今的近70家。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单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整理数据显示,2015年底,全国共享单车不足200万辆,一年后增长10倍,一举突破2000万辆,再一年,也就是今年,预计将达到5000万辆。

在共享单车处于风口期间,携资本的力量而来,裹挟着许多单车制造商卷入“造车”的大潮。在资本力量的簇拥下,也促使了单车制造行业产能的膨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量,内销在2500万辆左右,而仅ofo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企业,2017年一年的订单所带来的产能就将超过2500万辆。

千讯咨询了解到,那些横七竖八躺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共享单车,在尚未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时,就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顽疾。最强禁投令的到来,意味着共享单车野蛮生长、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众主要市场皆封锁了后续投放,市场增速将逐渐放缓甚至停滞,共享单车将在洗牌后迎来2.0时代。

禁投令相当于为单车投放数量设置了限额,在投放量无法无限扩张的情况下,运维和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二线梯队反而可能迎来转机。目前,很多共享单车的其实并没有想清楚商业模式,而是纯粹蹭市场热度。资金跟不上、运营成本高、资源关系网未铺开、产能供应链掌握不了,在市场份额已被瓜分的前提下,接下来小的玩家也很难融资,产品如果不够硬,必将会被市场淘汰。从最初的清新扑面,到如今的乱象丛生,共享单车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慎重思考,做出理性的回答。在政府加强严管和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中小共享单车企业将面临更严酷的挑战。

相关研究报告:

单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单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单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