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闯入国内市场

2017-09-05 03:41阅读:38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规模约为45万~50万辆,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预计不超过75万辆。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供给端发育不充分,符合普通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仅为个位数。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效需求也相对不足,2017年上半年,已注册新能源汽车数量仅占车企批发数量的56%。

双积分等一系列环保政策,无疑将会把更多车企推向新能源汽车战场。作为最早一批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比亚迪,认为双积分政策将赋予其更明亮的未来。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谈到,中国人做生意就像庙会一样,一定要成行成市,轿子要四个人抬,光一个人抬不起轿子,大家要共同做大市场。如果一定要有敌人的话,那应该是燃油车,在国内超过2000万辆的燃油车市面,哪怕抢1个百分点就不得了,够比亚迪一家吃得很饱,因此价格区间一定要下来。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要抢占燃油车市场,就必须要做到:性能要超强,光靠补贴是不行,要靠性能去吸引;价格要亲民,价格一定要达到燃油车的价格;要有充电的条件。

千讯咨询了解到,广汽对电动乘用车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过评估,指出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如果能够大于150Wh/kg,价格低于0.6元/Wh,就可以做到合理的400公里续驶里程,同时具备一定的快充能力,例如30分钟以内充足80%,再配合以高效的快慢充组合桩,这样电动乘用车替代同级的燃油汽车就将能实现。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电动车取代燃油汽车是大趋势,英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已宣布未来市场上只允许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环保车辆销售。中国也提出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的规划目标。自主车企与跨国车企巨头未来将避不开在新能源市场打一场硬仗。

目前,甚至有欧洲豪华品牌已把发动机的研发团队解散,集中精力火拼10年到15年之后的电动车新品。未来与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巨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较量是有信心的,比亚迪在时间积累、技术储备等方面已处上风,完成新能源汽车全市场、全产业的布局,垂直整合的体系将会令其集成创新的优势凸显。

未来,当补贴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完全回到由市场主导时,谁将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擂主?不同专家预判迥然不同。崔东树认为比亚迪、吉利、上汽、江淮、北汽等自主车企皆有机会,而孙木子认为冠军将在大众、丰田、戴姆勒、宝马等这些传统车企巨头中产生。

相关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