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互联网基因的共享单车企业,骨子里带着颠覆性。作为一个跨界的产物,对自行车传统的销售渠道、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进行了颠覆,对传统自行车行业也是有着巨大的冲击。共享单车的兴起,它其实起到了去产能、去库存的作用,它会让资源更集中,因为自行车本来是一个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低门槛的行业。在共享单车的发展推动下,只有自身具有实力的工厂,才能去做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与普通单车相比,核心技术就在于智能锁,一个锁的成本就在500元左右,整车下来的生产成本就达到800-1500元不等。共享单车对质量要求很高,都有指定的零配件供应商,从生产源头把关。这将对中低端单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势必淘汰一批中低端单车制造商。共享单车一出,倒闭了不少工厂,也倒闭了不少传统自行车专卖店。共享单车的出现,对单车制造业冲击太大了。在资本力量的簇拥下,也促使了单车制造行业产能的膨胀。中国每年有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量,内销在2500万辆左右,而仅ofo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企业,2017年一年的订单所带来的产能就将超过2500万辆。
据千讯咨询了解到,那些横七竖八躺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共享单车,在尚未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时,就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顽疾。各个共享单车企业为抢占市场存在无序投放车辆、车辆乱停乱放、一些热点区域位置车辆没有实施及时有效调度转运、企业运维响应不及时、运维投入不足、残旧故障车辆未及时回收等问题。与滴滴和优步当年的最后决战相似,共享单车行业也正迎来大洗牌,相应的,上游的单车制造业也面临着即将潮退之后的困境。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单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单车制造行业的门槛较低,利润空间只有5个百分点,而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如今还看不透,公司不打算扩大生产,还是以自主研发高端自行车为主要业务。他寄希望于公司自主研发的“跑马自行车”,这是公司的专利产品。这款自行车带给人跑马、冲浪的感觉,还能健身。研发制造高端自行车,是稔山龙未来的生存之道。
我们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压力,不过基本上还是可以消耗得掉。因为我们还有国内外的一些其他订单,自行车的外销业务占到公司业务的50%-60%之间。共享单车对整个中低端的自行车市场有一定冲击,1500块钱以下的单车,市场可能瞬间就没有了,被共享单车占领了,所以中低端自行车的产能就释放出来了,正好就做了共享单车。这样的话,工厂只能依靠做共享单车而存在,但它的产品已经被淘汰了。
资本的力量仍然没有停止。2017年6月,摩拜单车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这一数字创下共享单车行业诞生以来的单笔融资最高纪录。而就在一个月后,ofo小黄车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打破这一纪录。同时,两大共享单车巨头也在加快出海步伐,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中小共享单车企业,在各地政府加强严管和市场饱和的情况下,面临生存的压力。今年6月,悟空单车成为首家退出市场的共享单车企业—它仅仅运营了5个月时间。一个月后,3Vbike共享单车也宣布退出市场,其运营时间更是短到了4个月。
相关研究报告:
单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单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单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