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盛世狂欢,就要告一个段落了,而其背后的代工厂,也在迎来一场“梦醒时分”。8月29日,广州市交委和各区政府联合约谈了多家共享单车平台企业,要求停止新车投放。继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禁止新增共享单车投放后,禁骑、扣车、限制投放等管控措施正限制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共享单车遭遇来自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变化,而其背后的中国自行车制造业也迎来命运的转折点。

李明所在的工厂,是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汉塘村汉塘东路兴隆街1号的广州市稔山龙自行车有限公司。厂房的车间外,上万辆橙黄色的共享单车,在烈日的炙烤下车身发烫。这是公司为澎湃单车代工生产的3万台共享单车中的一部分,这批共享单车将投放到湖南郴州。稔山龙是一家小型的自行车制造商,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只有一条流水线,年产能力达50万台左右。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李明的工作轻松了许多,他不再像以往那样频繁地加班。以前在共享单车生产的高峰期,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订单量。在给共享单车做代工的高峰时期,李达忠的工厂每个月都有3万多台的订单量,从今年7月份开始,订单量骤减,已经逐渐下降到一万台左右。如今政府正加大力度管控共享单车企业,市场也越来越饱和了,目前的订单量也开始下降了。
千讯咨询了解到,各地正对共享单车投放实施管制措施,尤其是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明确表示暂停共享单车的投放。变化很快传导到上游,代工厂也开始承受订单骤减的压力。8月29日,广州市交委和各区政府联合约谈了摩拜、ofo、小鸣、小蓝、优拜、酷骑等共享单车平台企业,要求各企业停止新车投放,集中精力加大运维投入,做好目前已投放车辆的运营管理。
在深圳市,有200多家单车企业包括整车生产、零部件供应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工厂给共享单车代工。如今共享单车停止市场投放,这些代工厂都将面临停工停产的尴尬境地。这些代工厂的大部分产能都提供给了共享单车企业,因为共享单车的订单量比较大。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单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在共享单车处于风口期间,携资本的力量而来,裹挟着许多单车制造商卷入“造车”的大潮。在给共享单车代工期间,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工资比以往每月多出3000多元。共享单车兴起之前,稔山龙主要以做出口外销为主,市场主要在欧洲和东南亚,每年外销单车2万台左右。而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公司的产量极大地提高了,一个月就接单3万台以上。
稔山龙只是“造车”大军中的一个小小缩影。由于工厂规模较小,公司一般只接3万-5万台的订单量,承担不了过大的资金风险。我们不敢扩大生产,顶多在高峰期提高工资水平多招一些工人,谁也不知道共享单车的风口什么时候就过了。每一笔订单,代工厂会先收30%-40%的定金,最后交货的时候再收尾款。有时候我们也会承担巨大的资金风险,一些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倒闭了,尾款就收不回来。
相关研究报告:
单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单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单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