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7月底,交通运输部联合七部委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网约乘用车新政”)已整整一年。这一新政,使得网约乘用车在国内的合法地位正式得到确认,随后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实施细则。根据此前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年以来,河南、广东、江苏等24个省份发布了网约乘用车实施意见。另外,北京、上海、天津等133个城市已公布出租汽车改革落地实施细则,另外还有86个城市已经或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伴随着身份合法化,网约乘用车市场逐步跨越过渡期。今后,如何摆脱同质化,进一步开拓新形势下的网约乘用车市场份额,成为了很多网约乘用车“玩家”正在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网约乘用车的兴起,基于共享经济背景,满足人们对于多样化出行方式的选择。随着各地细则的落地,市场发展也更趋于规范化、合法化以及合理化,以往凭补贴圈用户等发展模式恐难以适应当前形势。而对于网约乘用车行业现存的几大“玩家”而言,经历过早期的烧钱补贴阶段后,比拼服务、管理与新业务拓展的网约乘用车发展下半场已经到来。
千讯咨询了解到,“共享经济”曾是网约乘用车的标志,而在“互联网+”形势下,网约乘用车模式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初期,几家网约乘用车企业的烧钱补贴大战,更一度使传统出租车从一车难求变为了空车游街的情况。很多人开始专职做起网约乘用车司机,急匆匆地加入了这股新生力量中。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司机和乘客各自享受着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红利。而不久之后人们发现,网约乘用车企业正在从私家车主顺道分享空座的平台,变为给专职司机提供服务的出租车公司,一时间外界对此的质疑与探讨不绝于耳。去年7月27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整个网约乘用车市场开始从野蛮生长向理性发展回归。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谈及网约乘用车新政,新政的目的是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在保障社会公众出行安全的同时,又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的需求。同时,新政及各地后续细则的实施也有利于打造网约乘用车“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模式,淘汰低端网约乘用车。
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实施后,由于细则对于网约乘用车司机要求较为严格,导致车辆供应量减少,乘客使用网约乘用车的费用出现一定的浮动。相关资料显示,网约乘用车新政出台后的一年时间中,各地陆续出台了各自的网约乘用车细则,其中均对平台、车辆、司机3方面提出要求,一些重点城市更是要求网约乘用车要有道路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才可运营。在最严格的北京、上海等地,除对车辆排量、轴距等提出要求外,还要求网约乘用车必须为本地号牌、驾驶员为本地户籍,由此一度引发行业内外对于“管制是否过严”的争论。
相关研究报告:
乘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