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的充电设施建设单位可以申请政府补助,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不过,有企业透露,由于充电设施补贴的操作流程尚未完全明晰,申报手续和验收流程比较复杂,有企业对政策了解度不够,且地方政府对于补贴发放比较谨慎,所以补贴落地并没有想象中快,北京仅有少数企业拿到了建设成本30%的补贴。
不过另一方面,企业不能仅靠补贴“输血”,还要自身具备“造血”能力,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充电站运营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售卖周边产品、广告投放等多种方式增强消费者消费的可能性,也可以采用减免停车费、充电优惠等营销手段,吸引周边新消费者。除了增加运营能力之外,对既有充电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也成为了最近的新风口。就在本月,北京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
上周,国家电网宣布已经建成了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接入设备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智慧车联网,接入充电桩超16.7万个,未来,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找区域内是否有空闲充电桩可以使用,拉近了用户与充电桩之间的相对距离。
但业界也指出,接入十几万充电桩的智能车联网其实运营成本十分高昂,中小型企业或难以承担设备、后台、数据互联互通所产生的巨额费用,这一市场如何不被垄断、中小企业如何寻找生机将成为下一个命题。而在刘峰看来,未来几年,充电桩企业将迎来一轮洗牌,部分长期亏损的小型企业倒闭或重组,投入大、布局合理的充电桩将迎来盈利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