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成都国际铁路港于去年7月才迎来首辆平行进口车入关,但其在四川并不新鲜。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向南一带,林立的平行进口汽车车企与展厅大都运营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些平行车主要来自天津等沿海口岸,尽管不成规模,但其仍构建起了平行车通往成都最初的物流通道。
在现有的成熟运输模式面前,批复未满一年的四川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仍显年轻。从去年7月到今年7月,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铁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入关的平行进口车为215辆,其中,今年123辆。与去年成都总共挂牌的4万辆进口车相比,国际铁路港平行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趋势已然显现。半年多时间内,已有100余家平行车相关企业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落户。 已有现成的海运线路,为何铁路运输仍然引力十足?“运输时间短”是自贸通副经理杨波所看重的因素。以前通过海运,平行车进口走完全流程需要两三个月,而通过蓉欧快铁,消费者从预约到提车最短可控制在25天内。欧标汽车通过蓉欧快铁可以率先抵达西部,这比海运省去很多中间环节。
其优势还不止于此。海运的线路比较固定,仅港口城市才能开展集货、通关等业务,局限较大。而铁路班列沿线站点均可加以利用,不仅能灵活选择进货、集货渠道,而且还方便开展定制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