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难形成共享单车的规模

2017-08-22 02:14阅读:130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2011年,车纷享获得A轮1000万人民币融资,随后共享汽车一度沉寂。何时盈利,是摆在共享汽车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尽管入局共享汽车的企业众多,但由于投入高、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等原因,行业难以形成像共享单车的规模效应。进入2016年,随着政府鼓励分时租赁的出行方式、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年轻消费群体基于移动网络的便捷出行需求增加、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供需方有效匹配碎片化资源、移动支付的成熟、互联网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等,分时租赁行业发展再次增速。

在资本大量进入汽车共享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吸取共享单车的经验,及时出台新政进行监管,目的就是让汽车共享在相对理性的市场环境中有序发展。因此,部分专家认为,资本想要争夺分时租赁汽车市场的风口,恐怕难吹出风。政府指导意见,不会考虑盈利不盈利的问题,它要考虑怎么样真正使城市交通变成对老百姓友好的,能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如果有人认为共享汽车会是下一个风口,那么他需要了解的是,相对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鼓励性更弱。它在汽车牌照、停车空间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所以资本不要以为会出现一轮共享汽车热,然后就拼命地鼓吹。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现实情况确实如此,目前分时租赁行业大多处于亏损阶段。分时租赁扩大规模,很大的阻碍是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尚不匹配。共享汽车企业普遍面临找不到车、可用车辆少、停车难、充电桩少等问题,而背后是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平台有问题,光有供给也不行,消费者没有身份信用支撑也不行,提供汽车的企业,如果没有安全设施或者管理混乱,分时租赁也不能搞起来。所以系统整合起来是对城市治理模式的一种挑战。

千讯咨询获悉,府鼓励新能源汽车搞分时租赁,但鼓励不一定要给你财政补贴,整个文件就是鼓励汽车不走销售渠道,而是采用租赁模式,这个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是有用的。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肯定会严加控制,但分时租赁本身不涉及补贴,因为企业拥有车辆所有权以后,才能经营,至于分时租赁企业如何获得车辆,并不在补贴范畴内。不能把分时租赁看作经济行为,城市交通规划应以公共交通+分时共享出行的模式进行推广。汽车共享是城市交通体系的辅助部分,它一定不会采用共享单车一样的管理模式,总量肯定要得到控制。

相关研究报告:

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