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引发企业争相进入该领域,主要源于新能源共享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相比燃油车,新能源共享汽车在使用成本上更具有经济性,目前除了个别企业,如戴姆勒car2go和途歌使用燃油车型外,市场上90%以上的分时租赁共享汽车均为新能源共享汽车,因此现阶段新能源共享汽车型成为中国分时租赁市场的绝对主导共享汽车型。但是布局该领域企业目的有所不同,以上汽、北汽、戴姆勒、大众为代表的整共享汽车企业布局分时租赁市场的目的主要是新能源共享汽车的销售与推广,而其他大部分企业的目的是抢占市场份额以便连接起闲置共享汽车所有者和使用者,创造出商业价值。

由于停车位有限,除个别品牌和个别区域之外,目前北京市场上的共享汽车共享仍采用网点取还车的方式,其中部分规模较大、网点和共享汽车辆较多的企业已经实现异地网点还车,另有部分品牌也可实现一个或几个区域内任意地点还共享汽车,如有共享汽车出行。部分企业用户体验仍有待提高,主要问题是共享汽车内卫生环境差、共享汽车辆问题频出,此外App体验不佳认证较为困难,取还车网点较少、售后服务较差等问题也成为消费者集中投诉的方面。
共享汽车分时租赁模式源于美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这种模式进入中国后,近十年得到了井喷式的增长和发展。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美国人口较为分散,中国人口基数大、集中度高,分时租赁共享汽车辆的使用效率更高,目前共享出行正在实现中国的本土化,吸引了超过百亿元巨额融资和大型企业参与。
除了共享汽车出行外,共享汽车移动出行领域还涌现出其他一些较为成熟的业态,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共享汽车出行需求,如滴滴出行、飞嘀打车、大众出行为代表的网约出租车,滴滴代驾、e代驾、爱代驾为代表的移动代驾、滴滴公交、嗒嗒巴士、嘟嘟巴士为代表的定制公交等。
据千讯咨询了解,近三年时间中国共享汽车出行的使用人数已接近4亿,约62.5%的用户每周至少使用1次共享出行软件,共享出行已经深入经济格局和居民生活,但却面临诸多问题,这给共享汽车出行这一创新业态的发展带来一些争议,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出行行业中的共享经济。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目前分时租赁企业面临诸多挑战,总结起来为三点:一是共享汽车平台在车辆采购方面需要耗费高额的成本,再加上对车辆的保养和维护,平台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二是一、二线城市停车位资源缺乏,用户停车不便,同时运营企业停车位费用高昂,加剧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加剧线下运营压力。
相关研究报告:
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