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39号令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要求有所提高,并强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要求,建立“叫停”制度,自2017年7月起施行。
加强产能调控,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修订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提高了技术准入门槛,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建立产能预警机制,引导企业合理地规划产能发展计划。此外,对暂缓发放资质一事进行官方回应,在继续鼓励社会资本和有技术能力的企业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外,更着重强调“调整和提高技术要求”,即提高核心技术门槛。事实上,今年发改委对于新创新能源车企投资的审批速度远远慢于去年。
目前政府投资核准的重点是企业研发经历、研发能力、资金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下一步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将提高新建纯电动汽车投资门槛,在企业研发等方面继续提高要求。提高后的技术要求草稿正在征求意见,但尚未对外发布。
据了解,目前已经获得发改委投资审批的14家新能源车企中,进入工信部产品准入目录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以及云度新能源3家车企。不可否认,新创公司正在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面对政策趋严、技术门槛提高,特别是对于没有获得资质的新创公司,零部件供应商对他们造车能力的担心是正常的,所以会提出一些苛刻条件,这时候这些新创公司想要建立共享平台,联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