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新规发布5天后,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千讯咨询了解到,与共享汽车新规侧重于“规范”的意见不同,两部委对共享汽车的态度是“鼓励”。相较于6月初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次《指导意见》有多处修改完善,包括将适用范围限定为小微型客车租赁,增加了“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

首先,发展共享汽车是大势所趋,同时汽车分时租赁主要用于5公里以上、30公里以下的短途出行,而现在的小型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非常适合此定位。全国有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企业40余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其中95%以上为新能源车辆。它将对我国的汽车分时租赁,特别是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形成重大利好。不过,当前阻碍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发展的一个最大拦路虎在于很难实现“随停随取”。
在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中,95%以上为共享汽车,这类车因充电、停车等难题限制,发展规模并不迅速。当前,市场上只有car2go和TOGO(途歌)等为代表的少数汽车分时租赁公司采用的是自由流动模式,其最大优势就是能“随停随取”。分时租赁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问题是降低用户体验的首要原因,此问题的棘手程度超过了停车难。目前,市场上运营的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多为小微车型,续航里程基本在200公里以内,如果充电设施跟不上,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就很难像传统燃油汽车那样实现随取随停,定点租还车就无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样的用户体验自然会大打折扣。”
以共享汽车的主战场北京为例,《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目前,北京市的充电桩总量接近9万个,安装率接近70%,车桩比基本可满足电动汽车用户需求。在北京地区被抽样统计的32个充电桩中,正常使用的充电桩有12个,占比37.5%,故障电桩5个,占比15.6%,剩下15个电桩位全部被燃油车占据,占比高达46.9%。由于充电不方便,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很难实现城际间的异地租还车,企业也就只有依靠规模效应来实现异地间的互联互通,但这又相应增加了企业的投入。
截至今年6月底,有3家汽车分时租赁企业进行了融资,累计金额为2.25亿元。而摩拜和ofo目前已经分别完成了6亿美元和7亿美元的融资,从融资规模上看,汽车分时租赁企业与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差距还很远。综合来看,只有当企业运营成本、车辆成本降低,以及点位、维护、安全监管等一系列线下难题解决后,汽车分时租赁企业才会开始盈利,届时这个市场才能真正实现腾飞。
相关研究报告:
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