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滴滴打车的“烧钱大战”打响了占领市场的第一枪,解决了不少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之后随着神州、uber等平台进入市场,市场形成了竞争博弈,再到如今滴滴成为第一大打车平台。然而滴滴这一路走得并不顺畅,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到来,对司机、车辆和平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京人京牌”“沪籍沪牌”的规定一度引发热议,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网约车车辆的减少,因此大家也明显感受到,打网约车确实比以前难。
目前乘客的所有付费,软件平台收取大约25%的费用,司机能够拿到手的收入,已经远远不能和最初相比较,不说“一夜回到解放前”,至少赚得不多、积极性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由此来看,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网约车新政猛于虎,将资质不够的车辆拒之门外。少了低价诱惑,再次加剧了顾客的流失,滴滴平台对车主的抽成提高,再加上没有优惠补助,加剧车主流失。乘客、车主两不讨好,自然不好的声音也会传来。因此大家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滴滴车少了”“滴滴涨价了”。
随着滴滴移动出行平台补贴不断降低,短期内用户规模将保持平稳态势,用户增长趋于理性,同时用户将受到网约车新政的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此外,也不乏政府监管部门对于稳定社会的安全性与公平性的原因,对于网约车的管理过于严苛,新政意见稿中以增大轴距等车型要求为整顿指标之一,无疑会大大减少网约车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