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临空(空港)经济区星罗棋布,但能“示范”的只有10座城市。从获批时间看,分别是郑州、北京、青岛、重庆、广州、上海、成都、长沙、贵阳和杭州。2015年7月,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发布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选择若干条件成熟的临空经济区开展试点示范,对于促进民航业发展、优化我国航空经济发展格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则上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者其他区位优越、物流便利、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布局。此外,示范区也有硬性标准要求,即所在地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应在10万吨以上或年客流量1000万人次以上,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并适当考虑通用航空基础好、航空制造业发展潜力大的地区。
城市经济越发达,对货物和旅客的运输需求就越强烈,机场的带动作用就越明显。反过来,临空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经济的升级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着城市的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哪一个或哪些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潜力更大,谁将成为后起之秀,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当然,这与示范区本身的发展素质关系紧密,既包括机场本身的市场空间,也包括区内的产业基础——是否具备临空指向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