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已有19家企业宣布会推出量产型无人驾驶汽车,而无人驾驶时代来临的时间节点很可能会提前到2020年,也就是说三年后将有数以万计的批量型无人驾驶汽车走进我们的生活。千讯咨询获悉,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汽车电动化成规模、共享出行成趋势、跨产业融合更趋紧密、法律法规已上日程。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智能驾驶所所长梁锋华也透露,在解决了低速下堵车、泊车等特定场景下的痛点问题后,长安汽车的无人驾驶汽车也计划在2020年量产。今年4月才成立的无人驾驶技术服务公司景驰科技已在6月18日获得美国加州无人驾驶路测牌照,并在6月24日完成了首次开放道路的无人驾驶测试。
美国已有20个州制定了自主的无人驾驶汽车法律。7月1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无人驾驶法案”,该法案将允许企业在美国道路上测试最多1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不过,目前关于这项法案的投票日程尚未确定,该法案距离成为真正的法律还有一段路要走,一旦通过,就可以避免无人驾驶汽车行业遭到多重监管。量产型无人驾驶汽车会在政策完善的国家率先进行实际应用,事实上,在无人驾驶的立法和政策支持上,美国和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规划有了,但规范实际操作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落地,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支持。 《中国无人驾驶搬运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无人驾驶汽车中的很多技术在量产时都会面临合规问题,目前只能通过降低自动驾驶应用难度等方法来实现路测。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在软件层面、操作系统层面是割裂的,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尝试做无人驾驶的开放平台,但对于自动驾驶的操作系统应该是一个通用的操作系统,还是一对一的操作系统,存在一定的争议。
在前不久召开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平台Apollo将向开发者正式开放,已有50家汽车企业研发机构和企业加入Apollo生态。目前Apollo已开放了封闭场地循迹自动驾驶能力、自定位能力和端到端等数据,今年9月还将开放固定车道自动驾驶能力和部分的仿真引擎数据,且每两个月都会更新版本。自动驾驶应该由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整车企业、交通相关企业等,去定义中国汽车产业标准数据库、数据平台等基础技术,然后去做共性交叉技术,这些技术靠单一企业来做,资源投入非常大,而且很难支撑。
自动驾驶需要所有数据共享,当用自动驾驶去评判车辆好坏、行驶安全的标准还没统一时,由统一的国家级平台操作比较可行。因为整车厂离用户最近,最终要为用户负责,所以毋庸置疑整车厂应成为整个自动驾驶开发的主导。对于一些共性的技术,可以考虑联合行业优势资源搭建平台共同解决,而对于竞争性的技术,则还是应由整车厂自己把握。
相关研究报告:
无人驾驶搬运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无人驾驶搬运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无人驾驶搬运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